2007年10月5日

宜蘭記行



前一陣子好友終於在靠近不惑之年大關前訂下婚約, 於是我們到宜蘭以擔任拍照義工之名, 行吃喝玩樂之實, 也對宜蘭人的訂婚儀式覺得十分有趣.

對於已經很久沒有的體驗: 大熱天在戶外篷帳下吃外燴, 覺得也是一種好玩; 結束後到另一個好友家吃自產西瓜喝涼茶則變成另一種享受. 回頭想想, 因為種種因素, 我們已經五六年未造訪宜蘭. 記憶比較深刻的是上一次到南方澳人擠人吃海鮮, 這一次則在二結車站前吃了另一家有趣的小店, 原來我們都是在有白吃白喝的機會時, 才會出現, 汗顏!

下午到傳藝中心看看坐坐. 和我想像的一樣, 宜蘭人對如何營造親水式建築果然有一套. 在冬山河出海口圍建出植物與水文的對話空間, 再藉由東方海面上空廣垠雲色的時刻變化, 產生非常有趣的感覺. 最佳的觀賞點是在Starbucks傳藝店二樓的高腳椅上, 配上咖啡冰沙及Jass樂聲的五感交流, 人少時真的非常過癮.



建築的部份我比較喜歡福山厝那一區塊, 因為比較沒有刻意造街的痕跡. 對於人行於圖書館下的拱形長廊與洗石子牆面間隱現的變化, 我總有另一種感動, 有東海大學的感覺, 但仍然不同.

行政區的大樓則強調與大大小小木頭間的實驗與融合, 感覺是到位的, 建築元素有東華大學的影子, 只不過我覺得儒家子弟強調隱於內, 那巨大的橫樑還是不應該太外放招搖.

傳統造街與水岸間來往的小階梯巷子是另一個讓人驚喜的角落, 在日本或歐洲許多城都可以找到這樣的轉角, 也很容易讓人驚豔. 這裡強調的是水與綠, 加上藍色乾淨的天空背景, 總是讓人覺得眼睛一亮.

回程走雪隧的感覺較來時好一點, 但還是很懷念北宜的綠意及海岸公路的星空. 總覺得這麼長的走道, 如果可以在兩旁貼上大面板, 隨著時光與空間的移轉變化放映隧道外增長的綠意, 飛翔的老鷹或閃爍的星空等背景, 應該會是讓全世界的人都覺得很有趣才對. 當隧道不再是灰灰的隧道, 科技帶來人性時, 行車安全性也會增加吧!

沒有留言: